1、今时之人不然也,以酒为浆,以妄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不知持满,不时御神,务快其心,逆于生乐,起居无节,故半百而衰也。
2、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。
3、持满御神,因时之序,导引行气,安心定气。
4、是以圣人陈阳阳,筋脉和同,骨髓坚固,气血皆从.如是则内外调和,邪不能害,耳目聪明,气立如故。
5、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;恬惔虚无,真气从之;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
6、苍天之气,清静则志意治,顺上则阳气固,虽有贼邪,弗能害也,此因时之序.故圣人传精神,服天气,而通神明.失之则内闭九窍,外壅肌肉,卫气散解,此谓自伤,气之削也。
7、心者,五脏六腑之主也,忧愁则心动,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。
8、五脏受气于其所生,传之于其所胜,气舍于其所生,死于其所不胜。病之且死,必先传行,至其所不胜,病乃死。此言气之逆行也,故死。
9、气相得则和,不相得则病。
10、医生的认识与病情不能取得一致,这样去治病,会损害病人的精神,若用以治国,是要使国家灭亡的!
11、阴阳者,数之可十,推之可百,数之可千,推之可万,万之大,不可胜数,然其要一也。
12、五脏各以其时受病,非其时各传以与之。人与天地相参,故五脏各以治时。感于寒则受病,微则为咳,甚者为泄为痛。乘秋则肺先受邪,乘春则肝先受之。
黄帝内经经典句子
13、喜则气和志达,荣卫通利,故气缓矣。
14、怒则气逆,甚则呕血及飧泄,故气上矣。
15、卫气不得入于阴,常留于阳。留于阳则阳气满,阳气满则阳跷盛,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,故目不瞑矣。
16、夫百病者,多以旦慧、昼安、夕加、夜甚。
17、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敌治未乱。
18、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;阴阳离决,精气乃绝。
19、适嗜欲于世俗之间,无恚嗔之心,行不欲离于世,被服章,举不欲观于俗,外不劳形,内无思想之患,以恬愉为务,以自得为功,形体不敝,精神不散。
20、大怒则形气绝,而血菀于上,使人薄厥。
21、故人卧血归于肝。肝受血而能视,足受血而能步,掌受血而能握,指受血而能摄。
22、肝见庚辛死,心见壬癸死,脾见甲乙死,肺见丙丁死,肾见戊己死。是为真脏见,皆死。
23、阴在内,阳之守也;阳在外,阴之使也。
24、阴阳者,天地之道也,万物之纲纪,变化之父母,生杀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,治病必求于本。
黄帝内经经典句子
25、是故持脉有道,虚静为保。春日浮,如鱼之游在波;夏日在肤,泛泛乎万物有余;秋日下肤,蛰虫将去;冬日在骨,蛰虫周密,君子居室。故曰:知内者按而纪之,知外者终而始之,此六者持脉之大法。
26、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
27、刺污结闭,根死叶枯。
28、志闲而少欲,心安而不惧,形劳而不倦,气从以顺,各从其欲,皆得所愿。
29、阳生阴长,阳杀阴藏。
30、人生十岁,五脏始定,血气已通,其气在下,故好走。
31、善治者治皮毛,其次治肌肤,其次治筋脉,其次治六腑,其次治五脏。
32、暮而收拒,无忧筋骨,无见雾露。
33、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,肌肉若一。
34、阴者藏精而起亟也;阳者,卫外而为固也.阴不胜其阳,则脉流薄疾,并乃狂.阳不胜其阴,则五脏争气,九窍不通。
35、天气清净光明者也。
36、以妄为常,神光不圆,同气异形,形弱气虚。
黄帝内经经典句子
37、夫心藏神,肺藏气,肝藏血,脾藏肉,肾藏志,而此成形。志意通,内连骨髓,而成身形五脏。五脏之道,皆出于经隧,以行血气,血气不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,是故守经隧焉。
38、阴胜则阳病,阳胜则阴病,阳胜则热,阴胜则寒。
39、凡未诊病者,必问尝贵后贱,虽不中邪,病从内生,名曰脱营。尝富后贫,名曰失精,五气留连,病有所并。
40、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行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也,养生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肝,夏为寒变,奉长者少。
41、脉从阴阳,病易已;脉逆阴阳,病难已;脉得四时之顺,曰病无他;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。
42、则伐本,坏其真矣。
43、人之死于疾病者,气郁居其半,色欲居其半。
44、凡阴阳之要,阳密乃固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,阴阳离决,精气乃绝。
45、谨道如法,长有天命。
46、去世离俗,积精全神,**天地之间,视听八达之外。
47、间者并行,甚者独行。
48、嗜欲能劳其目,淫邪不能惑其心。
标签: